關于痛風各種癥狀的藥物治療,其利弊你知道多少?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多根據1977年美國風濕病協會制定的分類標準,從關節滑液或痛風石中證實有尿酸鹽結晶,是確診本病的金標準。
近年來,無論是歐美還是東方民族痛風的患病率有逐年遞增的趨勢,所有年齡段痛風的患病率為0.84%。目前痛風尚無根治辦法,現行治療的目的是及時控制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并降低血尿酸水平,以預防尿酸鹽沉積、關節破壞及腎臟損害。但有關痛風治療至今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所以我們綜述了近年來痛風治療的一些新認識。
1. 非藥物治療:研究表明,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尿酸的排泄。而減輕體重和低蛋白飲食有助于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長期以來提倡痛風患者低嘌呤、低蛋白飲食,但低嘌呤飲食往往為高碳水化合物和飽和脂肪酸,能降低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不利于尿酸的排泄。
故有學者提出應重新評價痛風患者的飲食結構,他們建議應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按比例增加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促使血尿酸排出。經過4個月的飲食結構調整的臨床驗證,胰島素敏感性增加,痛風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平均下降18%,痛風的發作頻率平均每月減少67%。
許多藥物可影響尿酸排泄。某些利尿藥,特別是噻嗪類,雖然其利尿作用可促進尿酸排泄,但同時也減少了腎小管對尿酸的分泌,最終導致血尿酸升高。阿司匹林對腎臟排尿酸的作用具有劑量相關效應,即在小劑量時抑制尿酸鹽從腎小管分泌,使血尿酸水平增高,在大劑量時(大于3g/d)時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而增加尿酸的排泄。
目前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應用非常普遍,應引起痛風患者的注意。其他抑制尿酸排泄的藥物還有青霉素、維生素B1、B12、胰島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煙酸、左旋多巴及環胞霉素A等。另外,積極治療與痛風相關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對于防治高尿酸血癥復發有重要意義。
2.急性痛風的治療:痛風急性發作的24h內服用秋水仙堿療效最好,但其不良反應較大,80%的患者在臨床完全緩解之前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這種有效劑量和中毒劑量相近,這限制了其應用。
有人推薦靜脈給予秋水仙堿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但因其可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骨髓抑制、腎功能衰竭、脫發、彌散性血管內溶血、肝壞死、癲癇發作甚至死亡,應用時必須慎重。眾多醫生提倡應限制或徹底禁止靜脈使用秋水仙堿。由于秋水仙堿不良反應較大且痛風急性發作的24h后療效減低,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成為治療急性痛風關節炎的一線用藥??蛇x用其中任何一種,禁止同時服用兩種或多種NSAIDs,否則療效不增加,而不良反應增加。一旦癥狀減輕即逐漸減量,5~7d后停用。
當上述藥物無效或產生不良反應時,可考慮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起始劑量為0 5~1mg·kg-1·d-1,3~7d后迅速減量或停用,療程不超過2周。對單個或兩個關節受累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腔內注射皮質類固醇可緩解癥狀。對NSAIDs禁忌或無效的多關節炎患者,亦可輔助性關節腔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有人用小劑量曲安奈德關節內注射,可有效緩解痛風發作。也有用去炎松肌肉注射治療急性痛風的報道。
降尿酸藥物不僅沒有抗炎止痛治療急性關節炎的作用,而且還會因不正確的使用使血尿酸下降過快,促使關節內痛風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結晶而加重炎癥反應或關節炎遷移,故在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期不宜使用。
3.高尿酸血癥的治療:何時使用降尿酸藥物一直有爭議。有學者提出只有當急性痛風關節炎每年發作4次以上,才考慮降尿酸治療。也有人認為,即使是每年發作1次,從經濟角度給予降尿酸治療也是值得的。對于有痛風石、合并尿酸性腎病、尿酸性腎結石及腎功能不全患者,應進行降尿酸治療。
降低尿酸水平的藥物有兩類:促進尿酸排泄(苯溴馬龍、丙磺舒、苯磺唑酮)和抑制尿酸生成(別嘌呤醇)的藥物。選擇原則:腎功能正?;蜉p度損害者,及尿酸排出減少或正常時,可用排尿酸藥;中度以上腎功能受損者,及/或尿酸排出過多時,用排尿酸藥會造成尿酸鹽結石,加重腎損害,故應選用抑制尿酸生成藥物。
無論是選用排尿酸藥還是抑制血尿酸生成藥,用藥劑量都是采用小劑量逐漸遞增法,這樣既可避免大量尿酸鹽在腎小管及間質沉積,引起急性尿酸性腎病,又可避免血尿酸水平急劇下降而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小劑量遞增法還有利于發現藥物不良反應。
血尿酸降低多少可減少關節炎發作和治療痛風石?有報道,在降尿酸治療的最初6個月,至少每月尿酸水平下降為5 9~357mmol/l才能防止痛風發作。血尿酸水平維持在357mmol/l以下可防止痛風急性發作,如血尿酸水平維持在2975mmol/l以下則可促進痛風石吸收。有學者主張,對于反復發作的痛風性關節炎,預防性應用秋水仙堿可阻止痛風發作,減輕其嚴重程度。但常規用秋水仙堿不良反應多,故不提倡用秋水仙堿作預防性的治療。
4.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治療:有證據表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可能性隨血尿酸水平的增高而增加,但大部分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并不發展為痛風。所以,除非因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化療和放療,通常無癥狀的高尿酸血癥者無需降尿酸治療。
但有學者認為,高尿酸血癥與痛風之間并無本質上的區別,可視為痛風的早期階段。無臨床癥狀的單純高尿酸血癥者,并不代表其關節組織或腎臟未受到尿酸沉積的影響,只不過是這種尿酸沉積引起的組織損害比較輕微,尚未造成明顯的臨床癥狀。對高尿酸血癥者應尋找高尿酸的病因和相關因素,如利尿藥治療、體重增加、飲酒、高血壓、高脂血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