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痛風古老的藥物治療,應該如何正確服用?
用于治療急性痛風的三劍客(非甾體抗炎藥物、糖皮質激素和秋水仙堿)藥物眾所周知,其中大劑量口服秋水仙堿的療法已退出歷史舞臺。尿酸降解治療開始后,血清尿酸水平的連續監測至關重要??诜锼蓧A預防發作應至少維持6個月的用藥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雖然秋水仙堿的藥用特性已經被發現好幾個世紀了, 但直到2009年該藥才首次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批準,且該批準核準了對秋水仙素劑量方案的改變, 并在疾病和藥之間相互作用的背景下更加強調安全性。適應證也從痛風、家族性地中海熱到各種風濕病和心血管病的臨床應用等方面拓展。
秋水仙堿的藥理特性
在老年人, 秋水仙堿的生物利用度與與年輕的成年人相當。然而, 秋水仙堿的分布量和總間隙則明顯減少,導致血漿濃度增高, 毒性更大,為了消除這種影響,一些專家建議超過70歲的老年患者,秋水仙堿的用量應減半使用。
雖然秋水仙堿已被用于治療痛風幾個世紀, 但幾乎沒有對照試驗來評估其功效。最近的主要試驗:
急性痛風發作接受秋水仙堿評價(AGREE)試驗, 隨機選取184例急性痛風患者,一組給予低劑量秋水仙堿方案 (第一次給予1.2 毫克劑量后, 一個小時后給予0.6 毫克劑量); 另一組傳統的更高劑量方案 (第一次給予1.2 毫克劑量, 以后每小時0.6 毫克, 最多達4.8 毫克) 或安慰劑(在發作后12小時內)。
結果提示:低劑量和更高劑量的秋水仙堿表現出類似的功效(37.8% 與32.7% ,在24小時內達到50% 改善),但低劑量方案的不良事件類似于安慰劑,明顯低于更高劑量方案。因此, 低劑量方案得到了 FDA的批準。美國風濕病學院(ACR)建議將低劑量秋水仙素方案作為急性痛風發作的一線治療方案。EULAR 和 BSR推薦在急性痛風發作治療首推非甾體抗炎藥作為一線選擇, 因為秋水仙堿在北歐國家未得到廣泛使用。反之, 在南歐國家, 如西班牙,、葡萄牙、 法國,、意大利 甚至瑞士等, 秋水仙堿卻被長期用作痛風的治療藥物, 并且被作為 "診斷"性治療的用藥。
除了在急性痛風治療中的作用, 應用秋水仙堿還可減少痛風的發病頻率,,預防痛風的發作,特別是當病人開始尿酸降低治療時。三項隨機對照試驗(RCT)的分析發現, 秋水仙堿在最初尿酸降低治療持續6月的使用比僅用8周時更能預防復發. 故ACR指南建議使用秋水仙堿或其他預防性藥物應用至少應持續6月, 具體需視臨床情況而定。
問題1
“少即多”原則:應用秋水仙堿化治療急性痛風時
答:在過去,用于治療急性痛風的典型秋水仙堿方案是每小時口服用1片,直到患者大幅度改善,同時伴隨著難以忍受的副作用(通常是惡心和腹瀉),或達到預定的最大劑量(通常24小時內 8-12片)。幾乎所有遭受痛風攻擊的患者均得益于此藥的治療。然而,這些位患者卻遭遇胃腸道(GI)反應。此外,中毒劑量約等于治療劑量。
在秋水仙堿治療急性發作患者(除糖皮質激素或非甾體抗炎藥外)的過程中,發現了更好的服用方法。歐洲防風濕病聯盟(EULAR)指導方案:在第1個24小時內服用3片秋水仙堿治療急性痛風。此外,近期,大型RCT隨機對照試驗將3片秋水仙堿與第1個24小時內服用8片藥物相比較,對急性痛風兩個治療組之間的效果幾乎相同,但GI副作用在較低劑量組顯著降低。
問題2
時機的選擇:秋水仙堿在第1天開始或2次急性痛風發作時效果最佳
答:如果要用秋水仙堿治療急性痛風,那么需要盡早開始。因為該藥是否有“特效”主要與用藥時機有關,它的最佳使用方法是患者在痛風發作的3小時內口服3片藥物。然而,如果患者已經口服低劑量秋水仙堿預防痛風發作,再加量勢必會增加秋水仙堿的毒性。把這一點強加于病人是不明智的,簡而言之,如果患者已口服預防劑量的秋水仙堿且已適應,則應選擇另一種用于治療急性痛風的藥物。
問題3
由于秋水仙堿神經毒性的風險,秋水仙堿最不適合接受腎臟移植且口服環孢素的患者。
答:大多數臨床醫師謹慎地避免在腎臟移植患者中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因為它們對腎功能有不良反應。對于潛在的腎毒性作用,秋水仙堿似乎有更安全的替代方案。然而,當秋水仙堿用于急性痛風或常規低劑量作為腎損傷患者的預防時,其具有近端肌病的風險。發生痛風的器官移植受者若同時采用秋水仙堿和環孢素治療,則會增加秋水仙堿肌病的風險。
秋水仙堿誘導的神經肌病是長期治療的潛在并發癥,通常表現為肌肉無力,與升高的肌酸激酶水平相關,在這種情況下存在特征性肌電圖和肌肉活檢異常,并且肌病伴有輕度周圍神經病變。當患者主訴有感覺異常、麻木和/或無力時應懷疑該病。停止秋水仙堿后3-4周內癥狀消退,但也有可能是永久性的。腎移植患者急性痛風的首選治療是關節內或肌內注射潑尼松龍、口服糖皮質激素(劑量如潑尼松的7-10天療程)。
秋水仙堿預防性治療:秋水仙堿通常短期使用(即不超過6個月)預防痛風急性發作,考慮到該藥可能具有毒性(例如肌病或神經肌病),且不能預防尿酸鹽積累。因此,與長期使用排尿酸藥和抑制合成藥物相比,秋水仙堿很少用于長期預防。對于肌酐清除率為35-49mL/min的患者,秋水仙堿的劑量也應減至0.6mg/d,肌酐清除率為10-34mL/min時,劑量需降至0.6mg,每2-3日1次。秋水仙堿不得用于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的患者或因終末期腎病而接受透析的患者。
總結
秋水仙堿是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治療物質之一, 但其臨床應用的范圍最近才成為積極研究的對象。除了治療和預防痛風, 也被應用于血管炎、硬皮病、急性心包炎、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白塞病及心臟病的治療,這得益與它的系統性的效應和相對溫和的副作用,在痛風的治療領域里,需關注它使用的時機、劑量、藥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對腎功能的影響。更應該關注它的副作用,做到獲益和風險比的平衡,才能游刃有余的用好此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