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醫科技—水溶性膳食纖維,黃金生命源
膳食纖維(dietaryfiber)
當前國際上公認的一種功能性食品基料,被稱為除了水、蛋白質、糖類、脂類、維生素、礦物質六大營養素之外的第七營養素,并被譽為21世紀食品工業中最受關注,具有特殊保健功能和食品改性作用的一種食品營養素。
膳食纖維的定義
指能抗人體小腸消化吸收而在人體大腸能部分或全部發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類似物質的總和,包括多糖、寡糖、木質素以及相關的植物物質。
膳食纖維的分類按溶解性,可以分為兩類[1] :一類是水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包括可溶性半纖維、天然果膠、瓜爾膠、藻酸鈉、葡聚糖和真菌多糖等,主要是細胞壁內的儲存物和分泌物;另一類是水不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包括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殼聚糖等,是細胞壁的組成部分,其中木質素屬于芳香族碳氫化合物,能使細胞保持一定的韌性。
水溶性膳食纖維
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更多優點,應用更廣泛,所以我們今天主要介紹的是:
水溶性膳食纖維的生理功能
延緩餐后血糖的上升
水溶性膳食纖維對血糖上升的抑制,不是通過阻礙消化,而是通過對消化后生成的葡萄糖的吸收,進行選擇性的抑制,從而達到延緩吸收[2] 。水溶性膳食纖維抑制血糖上升,同時降低胰島素分泌的效果,對糖代謝涉及到的各種生理機能方面,起到預防及改善效果。
我們來看個實驗
被試驗者為健康、正常的成年男性20名
對照樣:300g白米飯/餐
實驗樣:300g白米飯+茶飲料1瓶/餐
(茶飲含有5.7g水溶性膳食纖維)
●:未添加水溶性膳食纖維/餐
○:添加5.7g水溶性膳食纖維/餐
實驗資料來源:
T. Unno et all, NutritionalFood5(2),31-39,2002
實驗結果:餐后血糖值的上升得到控制,餐后胰島素產生量降低。
改善腸道環境 預防便秘
水溶性膳食纖維在體內的代謝情況及路徑
5-10% 在小腸被吸收;
50% 在大腸被發酵;
40% 不能被人體吸收,隨糞便排出體外。
膳食纖維是一種對腸功能有重要影響的特殊食物成分,近年來逐漸受到臨床重視。目前普遍認為,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是便秘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3]。水溶性膳食纖維可發揮腸道益生元效果,促進益生菌生長和維持腸道微生態,并通過增加結腸內水分促進結腸蠕動和增加排便次數[4]。
對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影響實驗
實驗方法:
被試驗者為9男9女,年齡57.2±2.2 歲,服用精神藥物或瀉藥的病人
實驗人員攝入水溶性膳食纖維10g/次*3次/天,1個月;溶于茶或水后飲用
進行前后對照
實驗結果:增加雙歧桿菌 改善腸內菌群
降脂作用
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中風及其它動脈疾病等75%的死亡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5],并且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都與膳食纖維攝入量不足有關[6]。
纖維對脂類代謝的研究結果表明,膳食纖維具有降血脂及膽固醇的作用,可預防冠心病、肥胖和膽石癥的發生。膳食纖維影響脂類消化吸收的機制較為復雜和多樣,其中包括增加糞膽汁酸和膽固醇排出[7];阻斷膽汁酸的腸肝循環和改變肝臟脂蛋白和膽固醇的代謝[8]等方面。此外,膳食纖維還可通過阻礙脂類物質的吸收及利用,達到使血脂下降的結果。
促進礦物質的吸收
膳食纖維對鈣吸收影響的研究較多。用同位素45Ca所做的絕經前和未絕經期婦女鈣吸收實驗表明,膳食纖維是影響鈣吸收率的獨立因素之一。研究者認為其機理是由于增加纖維攝入使腸道內容物的體積增大而阻礙鈣的吸收。也有實驗表明某些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促進鐵、鋅的吸收。從纖維對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影響結果來看,有些實驗表明無影響,而有些實驗表明纖維可促進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
小白鼠實驗
實驗方法:
被實驗者為小白鼠,SD系 5周齡的雄性小白鼠
在進行1周的預備飼養后分別將其分成3群(8只/群),使其攝取對比食物以及在對比食物中分別添加水溶性膳食纖維1.5%和3%的飼料1周。將攝取期間最后4天排出的糞便中所含礦物質的量以及最初所攝取的礦物質的量進行測定,可得出各種礦物質的吸收率。
實驗結果:攝入水溶性膳食纖維后體內鈣、鎂、鐵、鋅吸收量明顯增加
乳制品中的應用
水溶性膳食纖維溶于水、粘性低且低甜味,可以像砂糖或糖類一樣,即可簡單的添加,又不會影響食物原有的風味。從而應用到制作食物纖維強化乳制品或補充食物纖維的乳飲料等方面。并且由于水溶性膳食纖維與脂肪有相似的口感,熱量低,也可作為與乳制品風味匹配適當的低熱量麥芽糊精來使用。加之其又具有耐酸、耐高溫等特性,故使用范圍相當廣泛。
水溶性膳食纖維有那么多生理功能,目前在臨床上的應用情況是如何的呢?
近20年來,膳食纖維在臨床上被視為至關重要的腸內營養成分之一,廣泛應用于臨床。最近幾年,臨床腸內營養治療越來越多選擇含有膳食纖維的配方。到2006年,含有膳食纖維的腸內營養配方已經高達60%左右,并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更有意義的是,可溶性纖維在結腸被厭氧菌酵解產生短鏈肪酸(SCFA),而SCFA(乙酸鹽、丙酸鹽、丁酸鹽)是結腸粘膜細胞的最主要的供能物質,同時SCFA對小腸和結腸粘膜均有營養刺激作用,可減少粘膜萎縮,促進廣泛腸切除后殘存腸管的生長,而且SCFA能促進結腸對水、鈉的再吸收,對于預防腹瀉有臨床意義[9]。在大腸內,有促進雙歧桿菌等少數有益菌繁殖生長的作用,同時可以顯著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改善腸道微生態,促進消化道健康;同時,還具有改善脂質代謝,降低血脂和膽固醇,提高免疫力,抑制、預防腫瘤,促進鈣鎂等礦物質元素的吸收的生理功效,這都是不溶性膳食纖維所不能取代的生理作用,其在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的開發、臨床腸內營養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岸娜,朱海蘭,吳立根,等.膳食纖維的功能、改性及應用[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0):89-94.
[2]若林茂 松岡 暎、PEPTIDE HORMONES IN PANCREAS, 12:227-231(1992).
[3]Everhart JE, Ruhl CE. Burden of digestive dise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art 1: overall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J].Gastroenterology,2009,136:376-386.
[4]Linetzky Waitzberg D, Alves Pereira CC, Logullo L, et al. Microbiota benefits after inulin and partially hydrolyzed guar gum supplementa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 constipated women[J].Nutr Hosp,2012,27:123-129.
[5] BIELINSKI S J,TANG W.Genome-wide linkagescans for lociaffectingtotalcholesterol,HDL-C,and triglycerides:the family bloodpressureprogram[J].Hum Genet,2006,120:371-380.
[6]鐘禮云,林文庭.膳食纖維降血脂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概況[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8(14):26-28.
[7]Bennekum A M, Nguyen D V, Schulthess B, et al. Mechanisms of cholesterol-lowering
effects of dietary insoluble fibres: relationships with intestinal and hepatic cholesterol parameters[J]. Br J Nutr, 2005, 94(3):331-337.
[8]Ana Lourdes Romero, Kristy L West, Tosca Zern et al. The seeds fromplantago ovata lower plasma lipids by altering hepatic and bile acidmetabolism in guinea pigs[J]. J Nutr, 2002, 132: 1194-1198.
[9]Wolever T M S.D J A.Effect of dietary fiber and foods on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Spiller GA .ed. CRC Handbook of di-erary in HumanNurtition. 2nd ed[M].Boca Raton,FL:CRC Press,1993:11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