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諾集團董事長劉志雄制定了“智慧生活創享家”的品牌戰略,作為企業掌舵人,他為行業的發展摸準了方向。在演講中,劉志雄圍繞“產研、產融、產城三位一體構建智能產業創新生態”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創新、產業升級和智能成為深圳制造業的關鍵詞,智能制造是工業4.0的核心,最近,人工智能也成為產業發展的熱詞。
01
智能產業心態構建全新的時代
劉志雄認為,制造業的核心和基礎就是“產”,而產研是根本,產融是助力,產城是載體。
“先進制造業可以說是內憂外患、腹背受敵,低端的往東南亞轉移,高端的回歸歐美,實體經濟面臨困境,成本高、融資難、稅負重,目前的現狀非常讓人擔憂。”劉志雄說:“可喜的是國家出臺了最有力、前所未有的政策,把打造‘制造大國’邁向建設‘制造強國’作為國策來對待,制造強就是國強,制造業強大會推動多方面產業經濟發展。”
他說,最近習總書記特別提出重視民營企業,因為民營企業就是活力的象征,讓我們吃下定心丸,為中國產業的崛起貢獻民營企業的所有智慧。在政策面上,給了我們巨大的利好。
同時工業4.0和5G網絡來臨,這會改變所有業態。“產業發展進入4.0時代,4.0的代表就是物聯網,即實體本質。未來以人工智能、黑科技、物聯生態為代表的智能產業心態會構建一個全新的時代。”
劉志雄表示,新技術會推動新的產業革命,也會帶來新商業模式、新經濟業態。過去的工業品都是孤零零、沒有生命的,未來工業化會走向智能化,所有物體都會與網絡相連,這將帶來千億臺設備,這也是產業與過去的不同之處。在未來,產業將以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的場景化思維出現,進而帶來差異化的各種場景和產品形態。
02
聲覺時代構建千億產業規模創新平臺
從十年前的視覺、觸覺,走進聲覺時代,聲覺成為最方便的人機交互方式,工業企業也全部進入互聯網。以后的入口不再是PC和手機,所有智能品、所有硬件都是互聯網入口。
“從信息時代邁入智能時代,從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社會走向以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社會,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前所未有的、千載難逢的制造業最大的機遇。”劉志雄說:“三諾在深圳深耕23年,堅持實體經濟,不忘初心,一直在做制造業。三諾推出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包括聲音交互、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計算機、智慧教育,三諾希望打造鏈接黑科技、創新力、大數據、新場景,構建千億產業規模的創新平臺。”
在國家政策和產業態勢面前,在國家打造“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在信息社會邁入智能社會這一波,我們如何抓住這次機會實現蝶變?劉志雄認為,要抓住三個維度:產研,要抓住基礎研究和創新應用,不僅培養商業人才,核心基礎研究,還要富有創新力;產融,實體經濟和虛擬金融,只有推動產融結合,虛實互動,才有可能真正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產城,即產業生態+城市發展。
他認為,應該牢牢抓住技術和設計雙驅動,科研成果和創新產業雙結合,才能產生顛覆式創新。
“除了自主創新和開放的創新,我們應當把全球創新引擎放到深圳,進行創新力搭建,打造1到100的創客,構造中國制造2025原創力中心。”劉志雄表示:“深圳就是一個開放的城市,我們應該站在月亮看地球,進行全球創新資源的配置和匯聚,使得深圳的創造能真正把所有創新力結合產業力。”
03
“大手牽小手”幫扶中小企業發展
現如今,設計創新已成為深圳的一張名片。“大家對設計創新可能簡單理解為產品設計,其實設計創新是從戰略到業態、到交付方式、到服務產業鏈,現在的產業是多元的、豐富的,需要創新生態的設計。”劉志雄說:“設計創新是最重要的一股創新力量。”
他介紹,三諾發起B2S商業模式,作為一個企業,如果能把產業資源開放出來,今天的中小企業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大企業有生態、資源、設計、市場、資本,如果能大小聯動、新老結合、攻守互動,實現大大企業內部顛覆,中小企業能得到發展,創新創業企業能蓬勃壯大,大企業也能起到社會責任,真正幫到小企業。
劉志雄認為,深圳這座城市除了產業的發展,創投對城市創新力的崛起、城市生態的構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黑科技、技術顛覆革命使得金融企業預判不到產業的未來,未來政府不只是從金融機構來推動產融結合,應該有更多大企業站出來,推動產業和金融、創業的結合,實現產融結合、虛實互動、推動實體經濟振興。
他說,深圳除了政府的營商環境,最重要的的就是深商。深商是這座城市最大的財富,怎樣讓這些財富者發揮智慧、對未來的預判和洞見,怎樣讓他們把資源,把產業生態貢獻給社會,他們走的彎路、跌的坑,讓創業者不要再經歷?“十年前三諾上市之后,我們一年投了幾十個公司,我們的投資更多是幫助企業實現創新力,轉化成產業力和商業力。我認為政府應該鼓勵企業家把賺到的錢投回產業,不只是買藝術品、買飛機。”
未來有制造業、高新轉化、科研中心、創新中心,更有政府服務平臺、金融投資服務平臺、商業運營平臺。只有這樣,深圳這個城市才有可能在未來新一輪人工智能、新一輪產業經濟中發揮最領先的產業優勢和城市城市。